珠岚舞(民族管弦乐)
王竹林/王甫建/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/中国音乐家大系
作曲:王竹林
编曲:王竹林
指挥:王甫建
乐团:中央音乐学院民族乐团
专辑:边疆叙事
制作:中国龙企划组合
珠岚舞,汉译为「灯舞」,
珠岚舞产生于成吉思汗祭祀中的「神灯祭祀」。
在「神灯祭祀」中,祭祀者最初是点起银制的酥油灯,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,进行祝颂祭祀。
在不断的祭祀演变过程中,人们觉得应该将「神灯」置于头顶,以示无尚的崇拜,
加上蒙古族历来崇尚「火」,将成吉思汗、火、神灯三者的崇尚结合在一起,逐步产生了「珠岚舞」。
珠岚舞的产生过程是由祭祀仪式,化成一个神秘典雅、庄重的民族舞蹈品种,
经历了演员、服饰、道具等多方面的变化。
最早的祭祀仪式祭祀灯舞,女性只能膜拜,而不能参与;
现在「珠岚舞」则以女性为主,体制更加典雅华贵。
服饰则更多采用鄂尔多斯蒙古族华贵、大方、色彩艳丽的妇女服饰特色,力求服饰与歌舞的整体气氛相一致。
道具由原来的头顶神灯,加强为双手、双肩、双脚均有捧灯。
珠岚灯因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,目前,广受人们的喜爱,也成群众文化活动和专业舞台广受「宠爱」的舞种,
但原生态珠岚舞卻是仍呈濒危状态。
民族管弦乐曲《珠岚舞》由资深作曲大师王竹林创作,他长期担任北京军区「战友歌舞团」作曲及指挥,
创编了大量的歌曲伴奏、舞蹈音乐、声乐、器乐以及交响性音乐创作近千首,
其中二胡独奏曲《金珠玛米赞》《家乡小曲》《白花吟》、二胡协奏曲《边疆叙事》、京胡协奏曲《舞台素描》早已脍炙人口并收录于【中国音乐大辞典】中,
大师本人亦被编入由国务院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编辑的【中国近现代著名音乐家】中;
他还创作了大量影视音乐及歌曲、参加大型歌舞剧的音乐创作,出版了歌集【王竹林声乐作品选集】。
制作:中国龙企划组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