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第六期】许魏洲: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——品读《边城》 - 许魏洲

许魏洲

专辑:《榜样阅读第一季|阅读有价值》

更新时间:2025-04-28 01:46:00

文件格式:mp3

网盘下载

【第六期】许魏洲: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——品读《边城》 - 许魏洲 歌词

许魏洲: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——品读《边城》 - 许魏洲

大家好,我是今天的阅读者许魏洲,

今天我要阅读的文章是沈从文先生的经典名作《边城》第一章片段,

接下来进入我的阅读时间:

由四川过湖南去,靠东有一条官路。

这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"茶峒"的小山城时,

有一小溪,溪边有座白色小塔,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。

这人家只一个老人,一个女孩子,一只黄狗。

小溪流下去,绕山岨流,约三里便汇入茶峒的大河。

人若过溪越小山走去,则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边。

溪流如弓背,山路如弓弦,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。

小溪宽约二十丈,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。

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,却依然清澈透明,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。

小溪既为川湘来往孔道,水常有涨落,限于财力不能搭桥,就安排了一只方头渡船。

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,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,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。

渡船头竖了一枝小小竹竿,挂着一个可以活动的铁环,溪岸两端水槽牵了一段废缆,

有人过渡时,把铁环挂在废缆上,船上人就引手攀缘那条缆索,慢慢的牵船过对岸去。

船将拢岸了,管理这渡船的,一面口中嚷着"慢点慢点",自己霍的跃上了岸,拉着铁环,

于是人货牛马全上了岸,翻过小山不见了。渡头为公家所有,故过渡人不必出钱。

有人心中不安,抓了一把钱掷到船板上时,管渡船的必为一一拾起,

依然塞到那人手心里去,俨然 吵嘴时的认真神气:"我有了口量,三斗米,七百钱,够了。谁要这个!"

但不成,凡事求个心安理得,出气力不受酬谁好意思,不管如何还是有人把钱的。

管船人却情不过,也为了心安起见,便把这些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,

将茶峒出产的上等草烟,一扎一扎挂在自己腰带边,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。

有时从神气上估计那远路人对于身边草烟引起了相当的注意时,

便把一小束草烟扎到那人的包袱上去,

一面说,"不吸这个吗,这好的,这妙的,味道蛮好,送人也合适!"

茶叶则在六月里放进大缸里去,用开水泡好,给过路人解渴。

管理这渡船的,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。

活了七十年,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,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。

年纪虽那么老了。本来应当休息了,但天不许他休息,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。

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,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。

代替了天,使他在日头升起的时候,感到生活的力量,当日头落下时,

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,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。

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,唯一的亲人便是那个女孩子。

大家好,我是今天的阅读者许魏洲,

刚才和大家分享的这篇文章是来自沈从文先生的《边城》,

文章描写的湘西,自然风光秀丽、民风纯朴,人们不讲等级,不谈功利,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,相互友爱。

外公对孙女的爱、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、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,

这些人之间的真、善、美本是人性根本,更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,

但是这也成了我们生活在急速发展的现代社会里逐渐忽略的本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