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辑简介
1. 可爱的.古佳耶 The Lovely. Gujiaye
民间歌曲 民族:鄂温克族 语言:敖鲁古雅鄂温克语 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
演唱:古香莲
歌词大意:
可爱的孩子们,
从遥远的地方回到家乡,
看望我这年老多病的人。
他们都是善良的人啊,
就像是天上飞来的美丽可爱的吉祥鸟。
曲目简介:
“鄂温克”,意思是“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”,由于历史上多次迁徙而形成居住地域不同,曾有“索伦”“通古斯”“使鹿”等不同分支,如今大都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。其先民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游、上游广大山林地区。17世纪中叶,沙俄入侵,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东麓、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,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。其民歌曲大多调豪放悠扬,富有森林和草原气息,即景生情,即兴而唱,似歌似诗,有长有短,短者数行,长者数十行,旋律简洁朴素,通常不用乐器伴奏。
美妙的歌声,旋律舒缓,仿若草原的白云,轻柔地飘荡,又像林间的薄雾,袅袅地盘桓。呼伦贝尔鄂温克草原,如诗如画,如梦似幻。这里是美丽的故乡,是鄂温克儿女心中的眷念。吉祥鸟儿归来,宛如天空中流动的诗行,诉说着远方的故事。亲爱的孩子们也回来了,带回久违的祝福。曾经的期待和重逢的欣喜化作一首动人的歌,氤氲着脉脉温情,唱得眼角眉梢都是笑意,唱得笑出了泪。
2. 阿萨力沙丘 Asari Dunes
民间歌曲 民族:鄂温克族 语言:索伦鄂温克语 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
演唱:娜仁其其格
歌词大意:
从阿萨力沙丘观望,
不由得使我激动。
从温都尔沙丘观望,
想起远方的朋友。
绣有叶子花儿的烟袋,
一定要随手携带。
绣有蝴蝶花儿的烟袋,
一定要随手携带。
曲目简介:
“鄂温克”,意思是“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”,由于历史上多次迁徙而形成居住地域不同,曾有“索伦”“通古斯”“使鹿”等不同分支,如今大都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。其先民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游、上游广大山林地区。17世纪中叶,沙俄入侵,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东麓、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,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。其民歌曲大多调豪放悠扬,富有森林和草原气息,即景生情,即兴而唱,似歌似诗,有长有短,短者数行,长者数十行,旋律简洁朴素,通常不用乐器伴奏。
婉转的歌声,没有过多的跌宕之意,只任凭舒缓的旋律自然而然地在山间流淌,仿若能与天地山水融为一体,令人沉醉其中。姑娘曼妙的身影与静谧的山林,相得益彰,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,她歌声轻柔,仿若在跟山间精灵悄然耳语,她嘴角带笑、眼中含情,畅叙着昔日的欢乐时光,并期待着一场诗意的重逢。
3. 百灵鸟的故乡 The Hometown of the Lark
民间歌曲 民族:鄂温克族 语言:通古斯鄂温克语 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
演唱:苏尤勒扎布
歌词大意:
保尔金河以南是我们的夏营地,
保若家的贝勒克姑娘惹人爱。
尼特日凡富豪的圆顶帽子啊,
帽子的缝制工艺令人惊叹。
奥勒端都的大山上,
百灵鸟在高声唱,
使人感动使人醉。
曲目简介:
“鄂温克”,意思是“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”,由于历史上多次迁徙而形成居住地域不同,曾有“索伦”“通古斯”“使鹿”等不同分支,如今大都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。鄂温克祖先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游、上游广大山林地区。17世纪中叶,沙俄入侵,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东麓、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,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。其民歌曲大多调豪放悠扬,富有森林和草原气息,即景生情,即兴而唱,似歌似诗,有长有短,短者数行,长者数十行,旋律简洁朴素,通常不用乐器伴奏。
呼伦贝尔是鄂温克人的故乡,也是百灵鸟的故乡。它们唱着歌儿飞向云天,即使看不到漂亮的羽影,也总能听见清亮悦耳的鸟儿歌声。这能歌善舞的百灵鸟,也是人们喜爱的爱情鸟。这首歌唱百灵鸟的音乐,歌声低沉浑厚,如同草原宽广的胸怀,接纳一切,庇佑生灵。短促的曲折之声,时有变化,仿佛在讲述古老的传奇故事;几句长音延绵,如风的呼唤,延绵不息,带去久远的思念。鸟儿灵动了草原的天空,牛儿羊儿装点了辽阔的大地,多情的人们,呵护着温馨而诗意的生活。
4. 小天鹅.乌日切德给 Little Swans. Wuri Chedgay
民间歌曲 民族:鄂温克族 语言:索伦鄂温克语 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
演唱:娜仁其其格
歌词大意:
天鹅聚集的乌兰布拉格真美丽,
大雁飞鸟聚集的通嘎拉湖真美丽,
湖畔追逐丰草的牛群羊群真美丽。
拉着套马杆的放马倌吹着口哨,
放牧的样子真美丽。
曲目简介:
“鄂温克”,意思是“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”,由于历史上多次迁徙而形成居住地域不同,曾有“索伦”“通古斯”“使鹿”等不同分支,如今大都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。其先民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游、上游广大山林地区。17世纪中叶,沙俄入侵,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东麓、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,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。其民歌曲调大多豪放悠扬,富有森林和草原气息,即景生情,即兴而唱,似歌似诗,有长有短,短者数行,长者数十行,旋律简洁朴素,通常不用乐器伴奏。
相传,古代失散的鄂温克军队顺着天鹅飞行的飞向,找到了自己的部落。从此,人们崇敬天鹅,以天鹅为图腾,跳起天鹅舞,歌颂天鹅。曲调悠扬舒缓、委婉动听,家乡的美景随歌声静谧流淌,溢满草原,也淌进人心。鄂温克草原深处的辉河湿地,是天鹅以及众多候鸟迁徙栖息之地。天鹅悠闲,大雁嬉闹,牛、马、羊在水边散步,而那拿着套马杆的英俊牧马人,更为这歌声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动和情思。
5. 森林里的故乡.额克丹宝阿 Hometown in the Forest. Eki Danbol
民间歌曲 民族:鄂温克族 语言:敖鲁古雅鄂温克语 汉语歌词编译:佚名 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
演唱:古香莲
歌词大意:
鄂温克人的故乡啊,
就在这密密的森林里,
山谷之间,河流岸边,
苔群丰美的密林中。
我们在狼与鹿之间,
相望着、奔跑着,
鄂温克人繁衍生息,
在这森林中的故乡。
曲目简介:
“鄂温克”,意思是“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”,由于历史上多次迁徙而形成居住地域不同,曾有“索伦”“通古斯”“使鹿”等不同分支,如今大都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。其先民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游、上游广大山林地区。17世纪中叶,沙俄入侵,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东麓、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,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。其民歌大多曲调豪放悠扬,富有森林和草原气息,即景生情,即兴而唱,似歌似诗,有长有短,短者数行,长者数十行,旋律简洁朴素,通常不用乐器伴奏。
悠扬奔放的旋律,曼妙起伏,描绘出白雪覆盖的幽林秘境;起伏的声音,高低错落,如大写意一般,深浅浓淡总相宜,弥漫至未知的天边。这委婉的歌声里,似乎有一种绝尘的安静,让人听见风在林子里打转的声音,听见积雪融化流水哗哗的声音,听见脚踩上松针的声音,听见驯鹿咀嚼苔藓的声音,也能听见狼的低吼……茂密的森林,以其宽广的胸怀,庇佑这里的生灵,人类绵延,鸟兽繁衍。
6. 毛敖吉坎河 Mao’ao Jikan
民间歌曲 民族:鄂温克族 语言:敖鲁古雅鄂温克语 汉语歌词编译:佚名 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
演唱:古香莲
歌词大意:
毛敖吉坎母亲河啊,
从我身边缓缓流过,
我曾把一枚金戒指,
在你岸边失落。
那是我要送给心上人的礼物啊,
每当我从河边走过,
看见闪着光的石头,
都会想起那枚丢失的戒指。
如果有人拾到还给了我,
我一定要感谢他。
曲目简介:
“鄂温克”,意思是“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”,由于历史上多次迁徙而形成居住地域不同,曾有“索伦”“通古斯”“使鹿”等不同分支,如今大都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。其先民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游、上游广大山林地区。17世纪中叶,沙俄入侵,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东麓、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,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。其民歌曲大多调豪放悠扬,富有森林和草原气息,即景生情,即兴而唱,似歌似诗,有长有短,短者数行,长者数十行,旋律简洁朴素,通常不用乐器伴奏。
这首歌曲,曲调简洁清澈,优美婉转,像一首小诗,娓娓吟唱,像一条小河,轻轻流动。姑娘的歌,唱得质朴直白,歌里住着她日思夜想的心上人,还讲着自己弄丢礼物的烦心事。歌声也唱得深情动人,虽思念但不悲伤,虽失落但不失望,一派天真烂漫的情怀。这心性就像草原一样宽阔,这爱情也像茵茵绿草、悠悠白云一样纯净浪漫。
7. 尼呼兰 Ni Hulan
民间歌曲 民族:鄂温克族 语言:索伦鄂温克语 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
演唱:娜仁其其格
歌词大意:
在那黑龙江有根源,尼呼兰,
雅鲁河畔有家园,尼呼兰。
在海拉尔、呼伦贝尔有家园,
辉、伊敏那儿有亲眷。
在鄂温克、满两个民族,尼呼兰,
享有伟大英雄的称呼,
年龄刚刚一十八。
在扎红杜拉尔有娘家亲属,
说起她那生长的家庭,
在右翼、左翼旗都有名望的。
衣领子用珊瑚装扮,
有十对珊瑚珠光灿灿,
乌黑的发鬓头上竖盘,
彩色发带都是绸缎,
她有羔皮的缎子小帽。
还有镶边的缎子长衫,
她有紫色绸缎的坎肩,
还有大针扯缝的靴子穿。
曲目简介:
“鄂温克”,意思是“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”,由于历史上多次迁徙而形成居住地域不同,曾有“索伦”“通古斯”“使鹿”等不同分支,如今大都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。其先民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游、上游广大山林地区,17世纪中叶,沙俄入侵,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东麓、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,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。其民歌曲大多调豪放悠扬,富有森林和草原气息,即景生情,即兴而唱,似歌似诗,有长有短,短者数行,长者数十行,旋律简洁朴素,通常不用乐器伴奏。
歌声舒缓柔和、静谧美好,仿若洒向草原的阳光,叫人心中不再寒冷,歌中吟唱着远方的故乡和亲友,不是失落遗憾,反而一股乐观又骄傲的劲儿。山的这边,是辽阔壮美的草原,是新的家园,那个名叫尼呼兰的姑娘,美丽善良,从容自信,她在这里快乐地生活,就像鄂温克族尊崇的“太阳姑娘”,给人们带来希望。曲调反复多次,旋律依旧温婉绵长,深情未减,唱出了对生命的赞颂、对家园的热爱。
8. 莫尔格勒河 Mori Gele River
民间歌曲 民族:鄂温克族 语言:通古斯鄂温克语 地区:内蒙古呼伦贝尔鄂温克旗
演唱:苏尤勒扎布
歌词大意:
源头起于大兴安岭,
汩汩流淌莫尔格勒河。
走到哪里也永不忘怀,
鄂温克的幸福家园。
曲目简介:
“鄂温克”,意思是“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”,由于历史上多次迁徙而形成居住地域不同,曾有“索伦”“通古斯”“使鹿”等不同分支,如今大都分布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和黑龙江。鄂温克祖先原居住在贝加尔湖东北部和黑龙江中游、上游广大山林地区。17世纪中叶,沙俄入侵,鄂温克族迁至大兴安岭东麓、嫩江各支流和额尔古纳河流域,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,部分迁至呼伦贝尔草原。其民歌曲大多调豪放悠扬,富有森林和草原气息,即景生情,即兴而唱,似歌似诗,有长有短,短者数行,长者数十行,旋律简洁朴素,通常不用乐器伴奏。
莫尔格勒,意为弯弯曲曲的地方,绿草如茵,百花烂漫。莫尔格勒河在无垠的大地上,九曲回肠地转了无数道弯,犹如仙女舞动的丝带,飘落在人间大地上。蓝天白云,青草绿水,美得像一幅画,河边牛马成群,更添生机。一首明亮悠长的歌,在大地上随风飘荡,虽无过多起伏,但极尽深情,至纯至真。这是美丽家乡滋养的隽秀歌喉,是自在生活孕育的朴实性情。动人的旋律,就像亲切的呼唤,抚慰着人们的心灵,无论身在何处,都让鄂温克儿女记得这幸福家园。
制作/音乐总监:叶云川
录音指导:李大康
音乐统筹:高旭 陈妍 哈斯 丽娜 关大伟 王惠 周凤伟
录音/混音:鹿楠楠
制作统筹:蓝宁飞
录音助理:王惠 梁爽 张吉
制作统筹助理:杨子仪
摄像:于寞涵
摄像助理:刘斌,云锴
录音剪辑:梁爽
视频剪辑:王音
录制现场助理:谢忻园 龚星诺 岳岫禾 李秉轩
摄影:YC
后期制作协助:曹勐
录音地点:吉林广播电视台
录音时间:2024.05.15-2024.05.19
出品:瑞鸣音乐
Producer/ Music Director: Yunchuan Ye
Recording Director: Dakang Li
Music Coordinator: Xu Gao, Yan Chen, Hasi, Lina, Dawei Guan, Hui Wang, Fengwei Zhou
Recording/Mix Engineer: Nannan Lu
Production Coordinator: Ningfei Lan
Recording Assistant: Hui Wang, Shuang Liang, Ji Zhang
Production Coordinator Assistant: Ziyi Yang
Camera Operator: Mohan Yu
Camera Assistant: Bin Liu, Kai Yun
Recording Editor: Shuang Liang
Video Editor: Yin Wang
Site Assistant: Xinyuan Xie, Xingnuo Gong, Xiuhe Yue, Bingxuan Li
Photographer: YC
Post Production Assistant: Meng Cao
Recording Location: Jilin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Station
Recording Time: 05. 15. 2024 - 05.19. 2024
Produced by Rhymoi Music. Co.,Ltd. www.rhymoi.com
Email: rhymoi163@163.com Tel: 86-13021189650
制作成员:
出品人:丁磊 叶云川
中文文案:李程
英文文案:朱怡雯
出品:瑞鸣音乐
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
Production Crew:
Producer: William Ding,Yunchuan Ye
Chinese Text: Cheng Li
English Text: Vivian Zhu
Produced by Rhymoi Music. Co., Ltd.
Support: China National Arts Fund